质量监控
质量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质量监控 >> 质量管理 >> 正文
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变革
栏目:质量管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9-26 10:39:22 点击:

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变革

宋永华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澳门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一、2022“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背景下人才培养理念与探索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化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国际竞争尤其在科技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和影响,全球范围内对技术、人才、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世界变革及发展正在呈现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值得我们深切关注并积极应对。

  2022年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这一主旨,指出面对日益复杂、充满挑战的全球局势,我们需要迈出大步重塑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绘制蓝图。大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六项原则以及六个变革方向,其中重要的理念包括全人教育、学科融合、终身学习、跨文化、多样化、技术赋能等。我认为,当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跨越界限”,高等教育从自身小逻辑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要打破路径依赖,通过创新去重塑高等教育范式。

  一直以来,世界众多一流大学持之以恒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实践和经验。而这些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几乎都突显了全人教育和学科融合,并融入大学的发展愿景以及战略规划当中。包括哈佛大学的博雅教育、牛津大学的书院制全人跨学科教育,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都非常重视全方位的育人模式以及跨学科发展。

  如今,人才和以人才为主体的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社会创新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更趋向复合性和多元化。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也是对未来人才的核心要求。对于大学来说,人才培养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使命,而培养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并作出积极贡献的高水平人才,是国家和地区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低到高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也是学生从成“人”到成“才”的一个发展过程。这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方法等虽然存在差异、各有特色,但学科融合的理念与实践可以贯穿始终,通过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通,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创新与进步。

  澳门大学是一所只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年轻大学,拥有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国际化办学环境。澳门大学工作及教学语言是英文,80%的教师来自世界各地,学科方面文理兼备且形成相互支撑的体系,澳大的办学规模不大,而学科门类较多,因此,学科融合是澳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必由之路。

  经过多年的探索,澳门大学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澳大以全人教育理念作为人才培养基础层次的支撑;从顶层推行以问题为导向、跨学科合作、协同创新和知识转化的研究策略,把学科融合的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中。


  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变革:澳门大学的全人教育


  世界许多顶尖的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提供最好的本科教育。澳门大学在本科教育阶段践行“全人教育”的理念,建立起包括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社群教育及研习教育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住宿式书院系统,与学院发挥协同育人优势,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澳门大学的书院系统建设始于2010年初,当时澳大参考了世界众多一流大学的实践经验,成立了两所书院进行试点,希望通过建立书院制,更好落实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其后,在澳大规划和建设横琴新校园的同时,逐步增加书院数量。至今,澳门大学拥有一共十所住宿式书院,占校园面积近1/5。

  作为全人教育的最初始阶段,所有入学澳门大学的一年级本科生被随机分配到各书院中,并尽可能保证各书院学生背景的多元化,从而鼓励学生与不同专业、文化、语言背景的同学相互学习、合作互助。所有本科学生,同时拥有双重身份,包括属于一个主修课的专业学院以及一所书院。

  最初澳大书院教育的版本,我们简称1.0版,人才培养主要围绕五个指标,包括具国际视野的公民、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领导与服务、文化参与、健康生活。其后,经过对书院教育实践的不断总结、评估和反思,澳大于2020/2021学年,在1.0版本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澳门特区施政方向,对澳大书院教育实施了改革,推出2.0版。在这次的书院教育改革中,我们首先强调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责任心的公民,要重视家国情怀等基本素质的培养;第二,强调书院在学术方面的教育功能,也就是加强书院和学院的协同合作,并创造多学科、多文化的学习生活环境;第三,确立七大胜任力的培养,包括公民责任心、全球竞争力、知识整合能力、团队协作、服务与领导、文化参与和健康生活。

  经过持续的改革实践,澳大书院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机制,实现五大“贯通”,分别是“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贯通;书院与学院之间制度的贯通;书院导师与学院导师人员兼任的贯通;通识及专业课程方面的贯通;学生校园生活与学习的贯通。

  书院系统的建立是澳门大学发展历史上浓厚的一笔,为澳大的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了有效的模式,更是逐渐发展成为澳大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亮点。通过住宿式书院这一整合式教育平台,与学院发挥协同育人优势,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并推动全人教育与学科融合在本科阶段实现充分结合。


  三、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变革:澳门大学的学科融合


  正如我前面所言,学科融合是澳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必由之路。为了促进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科交叉融合,澳门大学提出“P.I.C.K.”研究策略,字母分别代表“以问题为导向”“跨学科合作”“协同创新”“知识转移”,以此来贯彻学科融合、协同创新的理念。

  首先,硕士是以本科为基础,让学生进入成为“才”的阶段,应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通过跨学科合作,促进知识交叉融合及互补,针对复杂的前沿难题作出整合性的探索和研究。澳门大学在硕士教育中践行“学科融合”的理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创建及优化学科前沿课程和交叉课程,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跨学科、跨领域人才。

  其次,博士则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学生将会以某一具体研究问题为导向,运用研究方法和能力,利用跨学科知识和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追求创新,致力为社会创造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澳门大学在博士教育中践行“协同创新”的理念,以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创新模式,发挥各自能力的优势、整合互补,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澳门大学近年通过参与共建联合科研平台,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为博士生提供更多参与研究实践的机会。

  澳门大学在2019年成立协同创新研究院,作为促进学科融合和协同创新的主要平台,其中建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认知与脑科学三个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鼓励科技和人文社科领域间的协同发展,致力培养跨学科人才。近年开设两个交叉学科硕士课程,是澳大学科融合推动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

  一是数据科学理学硕士学位课程。该课程由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开设,科目方面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精专课程两个部分。其中基础课程主要由科技学院负责教授;精专课程则包括由多个学院提供的八门课程,例如工商管理学院负责教授“营销分析”“金融科技”,法学院负责教授“数据策略与合规”,社会科学学院负责教授“智慧政务”等。

  二是认知神经科学理学硕士学位课程,由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开设。该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必修学科、两组选修学科及项目报告。必修学科主要为学生奠定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第一组选修科目中选修两门学科;第二组选修学科则凸显跨学科特色,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工智能、跨文化成瘾心理学等。其中行为成瘾及其心理学是与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长期研究课题。

  总体而言,高等教育理念需要按时代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革,并把这些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制度和教育模式,实践到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去。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大学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培养未来世界发展所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携手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