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北京开放大学转型时,您更多关注和考虑哪些问题?
褚宏启: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时代关切和人民之需。具体来说,要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特别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求,向社会最大程度地开放教育资源,为首都市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服务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进而服务首都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要关注原来广播电视大学主要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简单来讲,非学历教育是开放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要改变过去学校在观念、资金和资源等方面倾向于学历教育的局面,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通过学分银行融通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并举、并重的新格局。
再次,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等学校,应该主动适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在新时代,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抓手,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创新性地实现《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的“四个平台”目标。
最后,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作为校长,应该深入思考“讲政治、防风险、能生存、有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扎根中国大地、京华大地办教育,办好中国特色、首善标准和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
褚宏启:从世界范围和国家层面来看,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所学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和所形成的能力,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这进一步凸显了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开放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更有可能实现有教无类,为广大民众(特别是平民)提供更多更适合的教育,这也就决定了新历史时期开放大学的使命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性的终身学习需求。
从北京市层面来看,北京开放大学的使命就是立足于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首都市民多样性、个性化、多层次、高质量的终身学习需求。我校2012年更名为北京开放大学之后,拥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可以更好地满足首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即针对首都市民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自主开设专业并授予学位。我们注重与国家开放大学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同时更多地面向和服务于首都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需要。
因此,北京开放大学的使命是:第一,服务国家,立足“国之大者”,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第二,服务北京,立足“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打造“好吃又营养”的课程体系,致力于首都市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第三,在开放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带领下,率先推动开放大学转型与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其他区域的同类学校发展提供可借鉴、可示范的经验;第四,探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开放教育的开放大学发展模式,把北京开放大学建成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教育发展模式的窗口。
转型十年,北京开放大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您看来,发展老年教育,对于开放大学意义何在?
褚宏启:开放大学发展老年教育,是学校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服务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是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政府和社会关切的需要。
学校成立了老年教育研究中心,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褚宏启:学校充分发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终身教育研究基地”作用,设立了专门的老年教育研究中心,借助高校智库,为老年教育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心着重探索老年教育的规律,开展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让老年教育发展更加科学、更加理性,也为我们进一步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更多支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老年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学老龄意见、谋未来发展”高端研讨会,编写了我国首部老年教育发展报告《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起草了全国老年教育政策建议,参与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的研究与讨论,为北京市老年教育事业和我校老年开放大学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在老年教育研究中心的科学指引下,探索至今,北京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形成了怎样的特色?
褚宏启:概括起来就是“12244”。“1”是一个理念,即贯彻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为首都老年人服务。“22”是两个目标和两个定位,两个目标即“办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和培育新时代“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老年人;两个定位即“示范引领”和“统筹指导”,首先要做好自身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次要对全市各区分校、老年教育机构发挥统筹指导的作用。“44”是秉持“四个坚持”的原则和方法,即坚持内涵建设夯实基础、坚持系统建设深入基层、坚持总校分校协同发展、坚持线上线下统筹推进,最后落脚在“四个着力”上,即着力增强体系粘性、着力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提高办学质量、着力扩大办学影响,以此推动我校和北京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体系建设,构建纵横交织的服务网络。学校构建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全市16个区建设了2789所社区老年学校(学习点)。我们通过成立老年教育协作会,与老干部局系统老年大学、军休系统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合作,共同为首都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
二是统筹各区分校,引领全市老年教育发展。通过品牌活动引领分校和各区老年人参与进来。学校开展了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学养京城”活动、“智慧助老”活动。2022年上半年,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全市各分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智慧助老”活动1678场,服务老年人452600余人次。
三是顶层设计服务模式,提高老年教育教学层次水平。利用开放大学自身办学优势,研究开设老年学历教育专业,满足老年人高层次学习需求。同时,我们设计了老年学历教育、荣誉学历、专业研修和短期培训系列证书体系。为了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设计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直播与录播相结合、学习与活动相结合、学习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个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等系列服务模式。为了发挥老年人的知识、技术、时间、经验优势,我们为老年学员搭建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志愿活动,让学习与志愿同行、学习与社交同行。
四是完善终身学习平台,推动老年教育信息化。我们在北京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京学网上,专门开设了老年教育频道,将学习、管理、服务集于一身,构建综合服务平台。
五是提高队伍能力素质,为老年教育提供高水平保障。我们建设教师、管理者和志愿者三支队伍,开展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不断为新时代的老年教育赋能。为了让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到老年教育服务中,我们专门成立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教育专委会,建立了老年教育志愿服务队,开展智慧助老、学习指导、养老顾问、互助帮扶等志愿活动。
“十四五”时期,北京开放大学制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为此,学校积累了怎样的基础?
褚宏启:结合学校转型发展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正视和研判转型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不足,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提出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北京开放大学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概括为“1322”。到 2025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开放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学历教育注册生规模稳中有升;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发展,大力扩大非学历教育规模;北京市学分银行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信息化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型大学办学体系更加完善,协同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科学研究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化发展呈现新局面。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校从党建引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规模化与优质化、信息化和学分银行建设、新型大学办学体系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际化发展、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和服务能力保障等8个方面明确了具体举措,以实现学校规模化、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理性化、专业化和制度化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体系建设历来是我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体系是开放教育的最大优势。因此,学校把加强体系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也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快北京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北京开放大学既要与国家开放大学和其他兄弟开放大学建立新型战略合作关系,又要与体系分校共谋发展。开放大学与各分校之间既是感情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更是事业共同体,因此要做到“统筹、引领、支持、服务”和“不添乱、不争利、多帮忙、多学习”。
褚宏启:2017年12月,我调任北京开放大学成为校长,这期间正好是“办好开放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第一期)经验总结和下一步思考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党委落实市委要求,筹备并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党委和纪委班子的关键节点。学校党委确立了决胜战略转型、开启建设一流新型大学新征程的发展战略、发展任务、发展路径,绘就了学校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凝聚力量、明确方向、鼓舞士气。基于此,学校通过实施“十三五”规划、“1+7+N”三年行动计划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学校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
2020年10月,60周年校庆后,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学校各项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内生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持续推进机构改革、制度完善和文化建设。
近五年的开大工作经验让我切身体会到,一个比较好的组织架构、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则和一种获得师生认同的价值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校之长应该持续推进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