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诊断改进 >> 开放教育 >> 正文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组织转型是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
栏目:开放教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1-03 07:15:58 点击: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组织转型是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

“教育数字化决不仅仅是一般的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发展,而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治理,引领教育理念变革、思想变革、方法变革、实践变革的战略行动与重大举措。”在与本刊对话时,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阐述了当前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点以及教育数字化治理面临的挑战和解决路径。他认为,高校数字化转型要立足“服务一流”做好数字化改革顶层设计,突破教育管理思维定式的数字化转型阻力,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认知,实现学校整体智治、高效协同。


高校数字化转型的五个关键要点


在线学习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培养适应信息时代人才的大势所趋。对高校而言,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关键要点?


陈文智:围绕高校数字化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高校可以积极开辟数字时代新式办学空间,构建智慧高效的校务治理体系、个性化开环教育环境和开放融合科研创新环境,助力学校卓越教育体系、一流学科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提升校园空间智慧化能力,提高办学空间亩效比。基于学校各类型空间管理与服务需求,结合物联网、AI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智慧空间管理、智慧校园服务、空间数据分析等空间智能化服务,促进教学空间的智能升级。实现空间查询、预约、续借、签到、释放一体化在线服务,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式办学空间。

二是建立混合式教学平台,推动教学范式创新。创新在线教育理论体系,在可靠稳定的全链路支撑体系保障下,整合教学平台、智慧教室、在线课堂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打造智能化创新教学体系,支撑分布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师生开展远程在线教学,满足当前全球疫情下的分散跨班授课需求。同时,以数字技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创新。学科之间的连接点正是学科的交叉点,也是创新的生长点。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大力打破学科壁垒,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命题,形成新的认识论与知识结构,进而建立有别于原学科的丰富知识范畴。

三是建立开放互联科研云环境,推动协同联动的学术创新。建设人才、经费、项目、资源、成果等科研要素的数字化服务,为师生科研办公、科研服务、科研资源建立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多学科参与的学术共同体在科研项目的申报、组织、管理与协同等领域提供一流的服务,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科研创新活动中的运用,整合在线科研服务工具和科研创新大数据,构建开放互联的科研创新空间,支撑知识大融通下的学科交叉会聚和跨领域创新。

四是建立新型教育治理模式,提升现代校务治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以多跨场景应用改革为抓手,以师生工作学习最紧密的事项和业务作为突破口,以数据治理为核心,充分运用“校务理念创新+信息技术创新+校务流程创新+治理方式创新”四位一体架构,推进学校校务治理数字化改革,打造高效运行、主动服务、科学决策、智能监管的新型教育治理和高校校务治理模式。

五是建立校园数管模式,提升校园智慧管理服务能力。如构建全方位智慧校园服务保障体系与服务平台,提升提高师生办事效率和学习生活的获得感、安全感。建立校园综合智慧安防管理体系,守住校园安全底线。


在线学习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下,高校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陈文智:高校的数字化转型应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着力搭建“云网数端”一体化的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建造世界一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科研和服务环境,诠释“新教学、新学术、新人才、新服务”新理论。以浙江大学为例,可从这些方面着力。

包括立足“服务一流”做好数字化改革顶层设计。比如浙江大学聚焦“网上浙大2.0”建设,提出了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整体方案。部署“云网数端”一体化的先进技术路线,实现从项目式应用向组织平台化战略升级。践行“从小事做起”的小切口推进策略。通过“最多跑一次”“最多找一人”等专项建设,梳理业务部门碎片化、条线化服务事项。探索“以事组班”的跨组织创新机制。坚守“师生为本”的人本化服务理念。


教育治理必须突破教育管理思维定式


在线学习  

大数据所释放的技术红利延伸至教育治理领域,为实现新时代更高水平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带来了可能。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还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陈文智:当前的教育治理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观念更新任重道远。长期以来,教育管理思维定式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阻力。第二,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融通带给教育教学的跨域和无缝协同,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如教学空间的虚实融合、校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跨层级跨部门的教育治理等,从而真正推动教与学方式、教育供给方式和教育治理模式的变革。第三,对于教育管理数据的沉淀与处理,还没找到真正有效的办法。


在线学习  

结合浙江大学数字化转型实践,您认为,高校数字化教育治理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文智: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学校治理体系。以数字化思维、技术和手段破解当前学校发展中存在的教育教学难题,是学校的重要发展路径。第一,面对社会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大潮,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方式、学科组合形式与协同创新模式等不断改变,需要数据、算力和算法深入赋能学校的组织管理创新。第二,学校信息化为疫情期间的教学业务正常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从实现全球化、协同化、网络化的教学创新需求看,仍需要为其注入新动能。第三,教与学两个主体的动能激发需要贯彻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数字化如何激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仍未有效破解。第四,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学科的支撑。构建“交叉会聚、群峰竞秀”的学科生态需要更加重视学科会聚重组、交叉优化的动态调整,主动适应文理知识融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持续推进学科会聚造峰和新方向凝练,不断提升学科体系的核心竞争力。第五,随着治理、教学与科研数字化的创新发展,计算、存储和网络通信等成为数字化转型路上的新堵点和发展瓶颈,更需要以先进的技术方案和运行机制构建新方案。


以价值赋能指引数字化改革方向和路径


在线学习  

您认为,应如何提高教育数字化的治理能力?


陈文智:一要确立价值赋能观念。现代学校的价值在于为社会更新性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服务,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再生系统。浙江大学始终坚持在数字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秉承办学理念,提出数字化改革必须为提升办学水平、服务师生和促进学生发展带来价值,通过价值赋能指引数字化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二要推动组织转型创新。组织转型是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以企业为例,麦肯锡统计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为20%,其中的重要原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组织的敏捷性及适应性。高校数字化转型亦然。“十四五”期间的数字化项目更多是跨部门、跨层级、跨专业、跨平台的多跨场景应用,旧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已不能满足新应用建设,需要组建更适配的多团队系统。根据研究,典型的多团队系统由领导团队、焦点团队(负责相对核心和关键的任务)及支持团队(高度专业化、功能独特化,向焦点团队提供专业知识支持)构成。

三要采用先进技术支撑。“十三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系统整体呈“小、散、乱”状态,不仅增加了运维成本,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同时,各“孤岛”数据规范和技术底座的差异使它们彼此间的连接互通十分困难,且随着数据积累增加,数据存储压力与日俱增,调用效率不断下降。要适应“十四五”学校改革发展的需求,必须突破旧有技术架构模式,采用更灵活、更具成长性和适应性的技术框架。

四要建立专业人才保障。比如,采取“连横合纵”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连横即人才引进,专设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同时试点“编制+外聘”混合制人事结构,以快速“横”向扩充有经验、有影响力的人才队伍。合纵即综合用人,采用项目负责人制,调动数字化建设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践中培养其管理能力;充分调动不同专业领域师生参与实践分享,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运用数字化手段的带头作用。

五要联合生态共生共赢。学校数字化转型中的平台化战略、横向人才引进制度和组织创新均离不开生态圈的建立和参与。对此,学校应本着“众筹群智、联合创新”的原则,通过共建、共享、共研形式调动各方生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