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员武丽志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突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和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责任且有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离不开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教育的鼎力支撑
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离不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教育的鼎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论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丰富发展。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强有力支撑,而继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直接面向广大在职成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行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推进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继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要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这“四个加快建成”是对中国教育的整体要求,更是对继续教育工作提出的直接、指导性的要求。但是继续教育仍然属于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属于特殊“短板”,需要踔厉奋发,迎头赶上!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办不好继续教育,人民对教育的整体满意度就不会提升;缺失继续教育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就无法真正实现。在建设教育强国路上,哪一类教育都不能弱,更不能少!没有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作为支撑,“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工作目标就无法实现!
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满意的教育首先是高质量的教育。步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整体从数量型增长、规模化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为主要发展特征的新阶段。继续教育也要在充分供给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继续教育,高校须至少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夯实办学条件。高校必须严格落实继续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办学经费投入和设施资源建设,既不能盲目扩张,又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举办高质量继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同样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同样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继续教育教学全过程,特别是要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三是规范人才培养。继续教育要按照成人学习特点和教学规律,做好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外,党的二十大报告还特别强调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推进职普融通,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人才。四是加强质量监管。特别是要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手段,实现继续教育办学全过程的可跟踪、可追溯、可评价、可预警。加强质量监管既包括高校内部(继续教育办学院系及归口管理部门)实施的质量管理、质量监测,也包括高校外部(教育行政部门、第三方独立机构等)实施的检查评估。监管过程中,对于不具备办学条件、教学秩序混乱、社会声誉差和有违规办学行为的情况,要敢于亮“黄牌”甚至“红牌”,严肃处理以发挥警示作用。五是加强科学研究。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的独特规律和对象特征,无论是学历继续教育,还是非学历培训,应当教些什么,怎么实施教学,怎么考核评价,怎么有效管理,都需要按照继续教育、成人学习的规律来办,不能简单照搬或模仿全日制办学。因此,加强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办好高质量继续教育的重要方面,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必须抓住“数字化”这个“牛鼻子”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继续教育的数字化是继续教育在步入新时代之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系统转型升级的必然之举;是继续教育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抓住技术发展重大历史变革机遇,实现技术赋能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实现深层次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是继续教育高质量、高效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征程,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曾强调,要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教育整体变革。对于继续教育来说,数字化恰是推动并加速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解决历史长期遗留问题的重要“利器”,也是继续教育发挥“后发”优势、快速补上“短板”、提升社会声誉的重要历史机遇。继续教育的数字化有如下几方面内涵:
一是教学的数字化。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数字化是“必选项”,而非“可选项”。特别是对于学历继续教育来说,高校必须充分总结已有举办函授、夜大学、网络教育、开放教育的实践经验,客观分析学历继续教育不同办学形式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然后以数字化驱动不同办学形式融合发展,切实丰富学历继续教育线上、线下供给渠道,实现“优势充分发挥,相互取长补短”基础上的系统升级和创新发展。二是治理的数字化。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继续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成为驱动高校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教育服务,进行全流程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的核心要素和主要抓手;也将成为高校实施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继续教育办学进行常态监测、检查评估的重要依据。基于数据的继续教育治理还将推动传统管理模式的系统创新,促进理念上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化。三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化资源是继续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混合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继续教育”有效发生的重要依托。继续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必须秉持开放、共享、迭代理念,要持续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热情,建立有效机制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效共享。四是生态的数字化。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伴随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推广应用,虚拟教师、数字教室、沉浸式体验学习、元宇宙学校都将走进继续教育。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现实与虚拟充分有机交融,场景化、智慧化、游戏化的继续教育“新生态”,必将成就更多的终身学习者,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