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理解教育数字化,推动学校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现从领导论点、学术观点等方面,对2023年5月份有关教育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摘编。
领导论点
在世界智能大会开幕式上,怀进鹏指出,世界智能大会汇聚力、影响力、传播力不断壮大,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发展与创新动态的展示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知名品牌。着眼于适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教育部正在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慧转型、绿色转型。我们愿与各方一道,深入研判人工智能发展态势,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问题,持续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和平台载体建设,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与天津市举行部市会商会议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2023-5-19) [2023-6-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305/t20230519_1060537.html.
五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之以恒抓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迭代升级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完善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和政策设计,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魄力、改革的手段破解中国教育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机活力。
——教育部网站. 不断拓宽教育工作视野格局 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教育部党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EB/OL].(2023-5-30)[2023-6-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305/t20230530_1062031.html.
学术观点
目前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尚未形成共识,主要有三种理解视角:(1)技术视角,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使用技术提高组织绩效或影响力;(2)变革视角,认为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采用技术,而是一系列“技术、文化、组织、社会、创意和管理方面的变革”;(3)过程视角,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演进过程,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能力改变“商业模式、客户体验和运营流程来创造价值”。
根据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意蕴,本研究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在价值需求导向和战略愿景引领下,利用数字技术驱动和新型能力赋能,创建适应数字文化的理想教育模式的过程。通过重构教育价值网络,重塑教育价值效益,重建教育范式,最终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变革本质是数字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高阶进化或变革,核心要义是教育范式的转变,根本任务是教育生态体系的重构,核心路径是新型能力建设、评价体系重构、价值体系优化,运行关键是数字文化的建立,根本保障是彰显数字主体性,基本方略是协同创新的工作体系。
——钟志贤,卢洪艳,张义,易凯谕,石晓芬.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3,(06):29-37.
当前, 数字技术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教育部实施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然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变迁的过程,具有模糊、复杂、结构化不清等特征,这些特征会制约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政策引导、技术驱动、场景需求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动因。在政策导向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引导。在技术支撑上,互联网技术可改变教育供给模式,促进教育资源流转,起到共享连通器的作用;大数据技术可重塑教育生态内各要素间关系,变革传统育人模式,助力实现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服务。在场景需求上,促进教育公平需要信息技术的助力,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可有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张海南.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关键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23,(06):60-65.
数字时代,发展公民数字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的重大举措。本文参考欧盟数字能力发展经验,立足新时代国情,从目标导向、框架引导、动态监管、实践培育四方面思考欧盟公民数字能力框架对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公民数字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一)目标导向:强化数字能力本位目标导向,建立完善的数字能力提升目标体系
首先,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数字能力教育观,开展本土化的数字能力教育。其次,强化数字能力培育目标,建立完整的数字能力培育目标体系。最后,科学评估公民数字能力现状,促进数字能力教育实践。
(二)框架引领:研制本土化数字能力框架,持续优化数字能力框架动态更新机制
首先,在研制本土化公民数字能力框架时,需要突破数字时代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划分以及评估取向,以权威和可信的理论指导公民数字能力框架的研制和持续更新。其次,要针对未来社会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的三大特征,更具时代性的全新数字能力等级。最后,应坚持动态修订与完善,持续优化公民数字能力框架动态更新机制。
(三)动态监管:构建本土化数字技能发展指数,持续开展师生数字技能动态评估
数字技能是“21 世纪基本生存技能”,是应对数字时代的关键能力。从综合监测与评价的角度切入,实现对公民数字技能发展指数的精准分析,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应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技能发展指数,尝试建立以数字技能培养应用和转化为内核的全要素立体化数字技能发展指数,持续开展师生数字技能动态评估。
(四)实践培育:跟进全民数字技能发展需求,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师生数字技能培训体系
首先,在培训设计层面,要构建数字能力人才培养、应用、评价、激励的制度,开发和推行数字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开展高校师生数字能力培训,并加大数字技能领域的国际合作,拓宽数字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同时,各地、各高校、各单位等也应主动适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变革,根据数字技能标准制定适用于自身内部人员数字能力发展的标准框架。其次,在培训主体层面,要创建资源聚合、发挥群体智能的数字化网络交互平台,构建数字化师生学习共同体,并从整体层面规划数字能力教育的主体培训,加快建立一支由学科专业教师、信息中心人员、图书馆专业人员、各企业IT 人员等群体组成的师资团队,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公益讲座等,全面提升师生的数字能力,进而为培养师生数字技能提供保障。最后,在培训实施层面,弹性化实施数字技能培训。
——刘晓峰,兰国帅,杜水莲,李晴文,黄春雨.迈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欧盟四版公民数字能力框架:演进、比较、特点和启示[J/OL].现代远距离教育.https://doi.org/10.13927/j.cnki.yuan.20230525.004.
EDUCAUSE 采用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来探索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宏观趋势及其对高校IT 战略影响的差异。对于每一种新兴趋势,EDUCAUSE 均要求受访者评估其对机构的战略技术、政策和实践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十大宏观趋势。
(一)对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免受威胁的需求日益增加。(二)混合工作和远程工作安排的持续采用与常态化。(三)高等教育机构领导和员工不断离职与流动。(四)更多人呼吁基于数据的决策和报告。(五)混合学习和在线学习的延续与常态化。(六)扩大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七)随着公众对高等教育价值的认可度不断下降,高等教育成本不断上升。(八)聚焦增强高等教育机构韧性。(九)广泛努力理解和解决种族歧视与不平等问题。(十)提高数据素养和技能以跟上大数据与分析增长的需求。
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十大宏观趋势的应对策略包括:(一)高等教育机构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免受威胁需求的策略。(二)高等教育机构应对混合和远程工作安排而持续采用与常态化的策略。(三)高等教育机构应对领导者和员工不断辞职与流动的策略。(四)高等教育机构应对更多人需要基于数据的决策和报告的策略。(五)高等教育机构应对混合学习和在线学习延续与常态化的策略。(六)高等教育机构应对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扩张的策略。(七)高等教育机构应对高等教育成本上升的策略。(八)高等教育机构应对聚焦增强韧性的策略。(九)高等教育机构应对努力理解和解决种族歧视与不平等问题的策略。(十)高等教育机构应对提高数据素养和技能以满足大数据与分析增长需求的策略。
——兰国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趋势及应对策略——EDUCAUSE《2023年高等教育趋势观察》要点与思考[J/OL].阅江学刊.https://doi.org/10.13878/j.cnki.yjxk.2023052
4.001
《2023 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第一部分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和政治五个维度总结了当前和未来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教学的十五种趋势。社会维度的趋势包括学生对灵活便捷学习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加,民众对公平和包容性教学日益关注,以及小额信贷计划得到发展与成熟;技术维度的趋势包括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线上线下教学边界模糊,以及低代码和无代码(LCNC)技术使数字内容的创建大众化;经济维度的趋势包括经济可负担性和投资回报率正影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公立高等教育资金的减少推动高等教育机构提升办学效能,以及终身学习需求不断增长;环境维度的趋势包括气候变化日益影响人类日常生活、高校科研课题和日常运营考虑环境问题,以及技术未能解决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政治维度的趋势包括美国政府利用和宣传虚假信息、民族主义在全球兴起,以及政党冲突阻碍美国政治体系的决策和行动。五个维度中,技术维度最具普适性,对高等教育借鉴意义最大。表1 从预期影响和证据两方面概括了技术维度的三大趋势。
——朱雨萌,李艳,杨玉辉,翟雪松.智能技术驱动高等教育变革——《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的要点与反思[J]. 开放教育研究,2023,(06):19-3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球趋势,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然而,教育数字化的推广仍面临系列挑战,包括如何建立泛在联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如何精准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以及如何推进教育数字化能力建设等。2023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提出加强政策对话沟通、推动基础设施联通、推进数字资源共享、加强融合应用交流、开展能力建设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六点倡议,强调在顶层设计、协同发展和互联共享等方面加强对话和合作,从而建立全面有效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
——吴永和,许秋璇,颜欢,郑浩. 数字化赋能未来教育开放、包容与高质量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23,(06):104-113.
ChatGPT类人工智能的教育数字化变革方向ChatGPT类人工智能模型对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有着积极的作用,教育数字化变革是源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想,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创新,推动教育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文化重构,改变教育发展动力结构,促进教育研究和实践范式变革,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技术革新的动力,目前围绕ChatGPT自身能力范畴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出发,ChatGPT类人工智能产品将在网络虚拟教学环境、辅助教与学、教与学应答、教育评价、学校教育管理等场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田阳,王运武,于燕娟,路畅. ChatGPT类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失范风险及应对策略[J/OL].中国医学教育技术.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317.G4.20230515.
1727.004.html.
校长数据领导力模型意在阐释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校长有效引领学校教育数据建设应用所应必备的关键领导特质,每个数据领导力要素对应不同的数据领导过程及职责,同时下辖诸多数据领导行为,具体如图1所示。
校长数据领导力模型既体现学校教育数据建设的实践逻辑,又体现校长内在的主体能力特质,由数据系统规划力、数据设施建设力、数据循证创新力、数据赋能感召力、数据运营评估力、数据安全保障力、数据素养等七个要素及诸多领导行为构成。领导行为是领导力及其要素作用于外部实践阶段性过程的具体行为表现。就实际情况而言,各领导力要素、职责及行为并不绝对独属于校长一人,其也常常分布于校长及整个领导团队之中,即所谓的“分布式领导”范式。各要素、行为彼此支撑、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学校数据领导系统,齐力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杨 鑫,苟 睿,解月光. 校长数据领导力: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关键能力[J]. 中国电化教育,2023,(05):65-73.
在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之前,首先需要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关于数字化转型,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在Vial看来,数字化转型就是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等使实体属性产生重大变革的过程,其中包含目标、手段、变革范围和程度、预期结果等。该界定将数字化转型理解为由现代信息科技、计算科技等引发实体对象属性的转变过程,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变革目标、手段、结果等全方位的变化。Tobias等认为数字化转型是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变革,其在企业运营、业务流程、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作用。与此相似,George Westerman也认为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管理中就是企业利用技术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运营业绩的过程,二者都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管理绩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持续增长基础上的经济、社会和政府的变革与重塑,这一理解突出数字化转型对于社会关系格局的影响力,尤其在信息技术与数据资源的合力作用下经济、社会与政府之间关系网络的调整与变化。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为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组织在管理目标、方式、结果等方面的转变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发的社会关系格局的重塑过程。
那么,教育数字化转型则是在教育领域中,伴随数字技术的驱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结果等的转变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发的各种教育关系的重塑过程。其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在于数字技术,并依靠数字技术来驱动教育领域各个层面的转变,使现代信息科技、计算科技、通信科技等嵌入教育场景中,从而呈现出“数字”教育的样态。其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全方位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将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相融合,以突出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所带来的“红利”,实现数字技术在促进教学相长中的应用价值。其三,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涉及单独的教育领域,还牵涉相关领域如经济、社会、政府等领域,诸如政府层面对学校数字化教育的督导,经济与社会领域对数字化时代人才综合素养的需求等,进而重塑教育与经济、社会和政府在治理场域中的关系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体现在教育领域内部由于数字技术融入所带来的各个层面的转变,另一方面则是涉及与教育相关领域的关系调整与重塑。
——陈良雨,段旭萍.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政策工具选择及运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23,(05):74-79.
德国在2016年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的决议文件《数字化世界中的教育》及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发布的《数字化战略2025》中提出将数字教育引入教育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数据分析技能、社交媒体能力、编程以及数据保护和数据安全能力的培养。该战略将数字教育作为教育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联邦政府将和各州积极合作,推动各阶段数字教育——从中小学开始,其中包括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到大学和继续教育。《数字化战略2025》中明确指出2025年要实现的四大教育目标之一是在小学和中学的培养计划以及教师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开设适当的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掌握计算机科学、算法原理和编程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传授必要的数字知识和技能。
为使相关各方采取一致行动确保职业教育数字能力培养的统一目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决议文件《数字化世界中的教育》中提出了数字化工作世界中职业能力的七个方面:一是数字设备的操作和数字化工作技术的应用能力。二是个体专业化的职业行动能力。三是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能力。四是国际化思维与行动能力。五是基于项目的合作能力。六是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七是批判使用数字媒体和应对数字化影响的能力。《数字化世界中的教育》中提出的七个方面的能力指向数字化时代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总体目标,为德国职业教育应对数字化工作世界的挑战,培养具备数字能力的劳动者提供了指南。
——王路炯,邹 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群体数字能力提升的目标、路径与特点——以德国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23,(05): 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