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上级文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上级文件 >> 正文
黑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栏目:上级文件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11-17 23:35:00 点击:

黑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各市(地)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国资监管机构、乡村振兴局、税务局,有关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加强协同配合,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

2021年11月11日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黑龙江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持续优化,产教融合日益紧密,“双高”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多项标志性指标在全国取得较好位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龙江职业教育活力充分释放、面貌焕然一新。“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3.4万人,培训技术技能人才356万人次,为龙江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布局结构持续优化。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重点推动资源整合,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校)从242所缩减到210所,基本形成了“一县一所”“一校一品”的办学格局。以高等职业学校为重点,开展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双论证”,形成了250个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集群,促进了高等职业学校特色发展。

贯通融通逐步顺畅。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成为职业教育招生主渠道,中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稳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实现全覆盖,专升本年招生规模扩大一倍以上。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探索五年一贯制、中高职和高职本科“3+2”等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发挥龙江学分银行作用,初步实现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依托职业学校广泛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实施“双高”“双优”建设,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等职业学校6所。率先实施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获批国家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117项。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教学名师6人、技能大赛奖项200余项,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入。

产教融合走向深入。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建设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5个、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4个、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9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7所。建设省级职业教育集团37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33家,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20个,现代学徒制专业点159个,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10个。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格局正在形成。

农业特色更加鲜明。建成全国唯一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19个。两所农业高等职业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农业专业点数和在校生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制定国家农业类相关教学标准9个,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5个,农业职业教育品牌特色初步形成。

(二)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期间,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目标,以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任务,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职业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既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亿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把先进的技术设备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标志着职业教育发展又一个春天的来临,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

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东北地区和我省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系列支持东北振兴政策措施,为我省加快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提出,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十个新突破”的奋斗目标,这需要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与经济发展和就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全省职业教育必须面对新要求,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精度,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新挑战。我省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类型特色不够突出、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政策环境有待优化等短板弱项。与此同时,在各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我省职业教育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如何补短板、强弱项,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一条符合龙江特点、具有龙江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紧密对接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农业职业教育特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政策制度供给,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和“五色”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培养学生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

坚持类型定位、特色发展。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地位,培育职业本科教育引领地位,突出农业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落实“职教高考”制度,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龙江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坚持聚焦产业、服务需求。突出市场需求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紧密对接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和“百千万”产业集群建设需求,推动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深度融合,为重点产业稳链、强链、补链、延链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构建多元办学新格局。推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聚焦社会关注、群众关切、行企关心的问题,瞄准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发展环境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政策供给,补齐短板弱项,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类型特色更加鲜明,基本建成龙江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职业学校布局更加优化,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业职业教育特色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大幅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显著提升。“职教高考”制度更加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总体保持大体相当,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多元办学格局更加健全,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打造20所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15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2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150个高水平和优质专业(群)、100家产教融合型企业、100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培养培训基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5万人、培训400万人次左右。


1.jpg

三、重点任务及工作举措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育人资源,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维联动的育人格局。培育一批“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持续开展中职“文明风采”系列活动和班主任能力比赛。

2.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四史”教育和龙江“四大精神”、龙江英模事迹等融入课程,举办思政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提高思政课程质量和实效。挖掘开发“五色”思政教育元素,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行同向,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加快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思政教育实践体系。

3.加大职业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培养。坚持“五育”并举,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效融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优秀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挖掘和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jpg

(二)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1.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水平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群)与本科高校合作开展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不断扩大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渠道和规模。

2.巩固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实施好“双高”建设计划,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以涉农学校为突破口,推进高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成立由高水平本科、高职、中等职业学校组成的G40联盟,建立“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对接我省现代农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冰雪旅游等重点产业,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对接黑土地保护、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建设一批交叉融合新兴专业(群)。

3.jpg

3.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实施“双优”建设计划,培育建设一批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打造龙江中等职业教育标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化办学等形式,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巩固“一县一所”“一校一品”办学格局。拓展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能,探索建立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大手拉小手”结对发展机制。支持“双优”学校开展五年一贯制培养试点。

4.推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制定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方案,推动落实“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将技工院校纳入中高职统一招生平台。完善五年一贯制、中高职“3+2”、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长学制培养模式和机制,推动职业教育贯通衔接。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依托职业学校设立一批面向中小学学生的职业见习、技能实践基地,广泛开展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探索建设一批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职普融通型综合高中。健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探索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好龙江学分银行,建立教育学习培训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

 

(三)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精准定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市场和企业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培养规格。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分类遴选建设优质课堂300个。普遍开展成果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不断扩大1+X证书覆盖面。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完善省、市、校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建立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奖励制度。

2.推进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审核管理,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要求对接,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对接。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制定教材管理实施细则,全面规范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出版、发行、选用管理,把好教材的政治关、思想关和科学关,省、校两级抽查教材的比例合计不低于50%。用好国家统编教材,统筹开发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鼓励职业学校编写校本专业教材。

3.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建设省级“智慧职教”服务管理平台,运用云平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职业教育提供信息化教学资源、数据分析预测、教学质量监控等服务。推进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培育一批信息化标杆学校。开发一批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1.抓牢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坚持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落实好师德考核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教师表彰力度,重点表彰奖励师德优良、教学效果好的一线教师。

2.优化教师发展环境。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畅通专业教师引进通道,落实职业学校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政策。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实行“固定岗+流动岗”教师管理制度,在20%编制员额内招聘兼职教师。优化职业学校岗位结构比例,改革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建立能上能下、定期考核机制,将企业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支持公办职业学校落实收入分配自主权,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专业教师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

3.开展教师全员培养培训。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构建国家、省、市、校四级培训体系,推进分层分类培训。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卓越校长依法办学治校能力研修、中高级管理干部管理服务能力研修、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战略后备人才高水平大学访学、骨干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等培训项目,依托龙江企业建立职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确保教师5年一轮的全员培训。

   

(五)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1.建立龙江特色职业教育标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制定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实训基地认证标准、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制定并实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提升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冰雪旅游、健康养老等优势领域,建设一批高于国家标准的具有龙江特色的专业、教学、课程、实习、实训条件的标准体系,推动学校体系、标准体系、培养体系、育人机制、评价体系一体化。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标准。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智库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成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平台,设立一批省级重点研究项目,产生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2.健全龙江特色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坚持把育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以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探索建立龙江特色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把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持续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和高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健全省、市、校质量年报制度。建立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抽检等随机性检查制度。在现代农业、师范、护理等领域开展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试点。

(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支持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等龙头企业继续办好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以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职业学校或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并取得合理收益。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接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建立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支持体系,试办一批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推动民办职业学校规范健康发展。

2.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培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标杆行业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实施产教融合“双千”计划,每年校企各选聘1000名骨干教师、能工巧匠双向兼职实践。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定期编制发布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报告、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职业教育就业质量报告。推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定期开展产教对接对话和“龙江职教企业行”活动。

3.全面深化校企合作。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推动专业共建、教材共编、标准共融、教学共育、基地共享、师资共培。每个设区市(地)依托新区、自贸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龙头企业和职业学校,至少建设1个共享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接受学生实习实训,面向中小微企业和社会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在装备制造、冰雪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校企共建共管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建好一批充满活力、实质性运行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建立一批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提升教师技术应用和研发能力。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七)健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1.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终身学习通道。推动各类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之间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落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分转换为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课程学分政策。拓宽学历继续教育渠道,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注册学习制度和学习服务机制。支持各级开放大学与高水平大学合作,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拓展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建立“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

2.建立健全全民终身学习制度环境。着力建设促进终身学习的制度保障体系。探索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鼓励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建立面向社会的终身学习机构。探索构建高中后教育全面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学习者自主选课机制。探索开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全民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

3.完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建成开放共享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开发一批在线开放课程。鼓励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面向现(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等社会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与培训服务,提高受教育者终身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举办社区学院。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社区教育。积极开发老年教育资源,支持老年大学建设。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建成一批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等,提高学习型社会建设水平。

(八)建设农业职业教育高地

1.推动农业职业学校特色发展。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集中资源重点打造全国一流农业职业本科学校1-2所,重点扶持涉农高等职业学校特色发展,建设“双高”学校3-4所,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好一批涉农专业。引导农业职业学校错位发展、做强做优、形成特色。对应农业产业图谱,推动农业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交叉融合,建设全国领先的高水平专业(群)3-5个,对接“652”农业产业体系需求,在大豆、杂粮、食用菌、冷水鱼养殖、汉麻等领域,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群)8-10个。

2.建设农业人才培养培训平台。探索农学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农业职业学校开展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培养试点。适当提高涉农专业专升本、对口升学比例。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为县乡村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带头人。探索实施基层紧缺人才定向委托培养计划,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培养急需人才。支持农业职业学校开展校地共建,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平台,开发一批培训项目、课程、教材,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专项培训。

3.建设农技推广与服务平台。支持涉农职业学校设置“农业产业教授”“农技推广教授”,建立涉农专业教师每5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指导服务不少于6个月制度。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农业职业学校优势专业,校地企共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和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农业职业学校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在我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和各类园区,建设一批农业应用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基地。

4.建设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示范区。省市共建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示范区。成立农业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联盟,建立院县共建合作机制。对接齐齐哈尔市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发展和人才技术服务等重大需求,实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建设工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业科技服务工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和服务范式,带动全省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互动,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九)提升院校服务发展能力

1.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围绕龙江振兴和区域产业发展,引导职业学校科学确定服务面向和发展定位,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产教深度契合的格局。建立健全专业结构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对接龙江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的需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龙江产业新体系建设和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的专业体系。

2.提升服务重大战略能力。省教育厅等有关单位与哈尔滨新区和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共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探索政府、园区、行企、院所多方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区域性产教融合激励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形成可复制经验做法,为全省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借鉴。与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政企合作共建企办职业学校试验区,探索政府支持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体系,完善企业管理下的现代职业学校治理体系,探索国有企业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范式,提升服务“三大一航母”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能力,为现代农业和生态产业提供支撑。与“四煤城”共建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试验区,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职业教育转换服务面向,服务接续产业和民生的发展路径,提升服务城市产业升级替代能力。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与边境县(市、区)共建职业教育办学联盟,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提供支撑。

3.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水平。鼓励职业学校与优质企业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强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和生产流程优化。进一步提高专业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功能的技术技能平台。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促进黑陶、鱼皮画、北大荒板画、剪纸等民族传统工艺、民间技艺传承创新。

4.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支持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年培训量达到80万人次左右。围绕电子商务、冰雪旅游、家政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培训品牌。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与龙头企业联合建设一批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共同开发建设培训资源和重点培训项目。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十)推进职业教育开放合作

1.深化龙粤职业教育对口合作。深入推进龙粤两省职业教育对口合作,完善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的工作机制。拓展合作发展的新领域,在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定向招生、资源共享共用、干部双向挂职、学生双向交流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模式,打造跨区域对口合作的典范。

2.打造中俄职业教育合作高地。推动建立中俄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实施优秀教师、专家和学生交流计划,推动中俄优秀教师、专家和学生双向互访研修。探索举办中俄等国家参与的职业技能比赛。面向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材料、高端装备、能源、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需求,打造一批服务中俄跨境产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商贸服务的基地。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在俄罗斯设立“鲁班工坊”。

3.完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德国、瑞士等国家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合作,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人员交流。办好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境外培训计划。加强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东北亚区域国家职业教育的双向互动和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招收留学生。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推动职业学校跟随黑龙江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和培训。

四、组织实施

(一)落实责任分工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重点建设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强化与年度计划、各级教育规划的有效衔接,精心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要认真落实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责,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二)鼓励探索创新

充分发挥各地各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基层创新实施规划,按照中央“三个区分开来”精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造经验。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分批分类开展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三)加强监督监测

启动对市县级人民政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价,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规划监测评估机制,开展跟踪监测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适时优化实施策略。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发布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规划实施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将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规划调整重要依据,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