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绘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蓝图
湖北绘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蓝图
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目标:“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制造业关乎国民经济命脉,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强,湖北才会强。
为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加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湖北省出台《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湖北力争迈进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梯队行列,制造业总量迈上新台阶,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地位进一步巩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扎实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保目标,锲而不舍抓转型强动能, 持之以恒提质效促融合,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推进,全省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全省在 “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至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0%、7.4%、7.1%、7.8%
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4个
2020年规上工业收入4.07万亿元,居全国第9位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7个
全国应急产业示范基地:2个
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114个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万亿元, “十三五”年均增长11%,高于GDP增速5.9个百分点。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0.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2%。
全省营收过百亿元工业企业:26家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2家
省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196家
产业质效稳步提升
2016年至2019年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9.6%、10.0%、19.0%、4.0%。
2020年
营业收入利润率6.18%,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
全省研究与试验活动经费投入由561.7亿元增至 957.88亿元;
科研机构由2245家增至3678家;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
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5G宏基站:3.1万个;
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20.96亿个;
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
全省上云工业企业:3.2万家;
数字经济规模:1.75万亿元;
中部唯一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落户武汉。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
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417家;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
高能耗企业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699家;
创建全国示范绿色产品:33个;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
绿色工厂:53家;
绿色园区:2家。
“十四五”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是我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四五”时期,湖北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坚持制造强省建设不动摇,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湖北制造向湖北智造转变、湖北规模向湖北效益转变、湖北产品向湖北品牌转变,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产业支撑。
定位“一地三区”
《规划》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一地三区”的发展定位,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先行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世界一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力争到2025年
综合质效
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5.5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30%
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6%
创新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指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1.5件
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0家
产业结构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
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5%
绿色发展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12%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降幅18%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幅16%
质量效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建设重点方向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统筹考虑湖北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巩固提升10个5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 (光芯屏端网)
主攻方向: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与通信。
目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3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4%。
(2)汽车制造
主攻方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传统汽车、汽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
目标: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6.4%左右。
(3)现代化工及能源
主攻方向:石油化工、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能源
目标:全省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8.5% 左右,其中现代化工7500亿元,能源2500亿元。
(4)大健康
主攻方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服务、智慧医疗、健康食品、康养服务
目标: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
(5)现代农产品加工
主攻方向:粮油加工业,酿酒及饮料行业, 特色食品、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行业,果蔬加工及精制茶叶加工行业,水产品加工行业。
目标: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7.8%左右。
巩固提升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
(1)高端装备
主攻方向:高档数控装备及系统、机器人、激光加工成型装备、智能仪器仪表、增材制造装备、智慧农机。
目标:高端装备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5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2)先进材料
主攻方向: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
目标:先进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左右。
(3)节能环保
主攻方向: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节能技术装备。
目标: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4)现代纺织
主攻方向:化纤、纺织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
目标:纺织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
(5)绿色建材
主攻方向:水泥、玻璃、陶瓷、石材、机制砂石、新型建材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目标:绿色建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5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
(6)低碳冶金
主攻方向:航空航天领域、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制造领域、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先进轨道交通领域、建筑结构用钢领域、电子信息领域。
目标:低碳冶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000亿元, 年均增长10%左右。
(7)现代金融
主攻方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在线金融。
目标:现代金融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8)现代物流
主攻方向: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加强专业物流建设。
目标:现代物流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9)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
主攻方向: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检验检测。
目标: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10)商务服务
主攻方向:会展经济、商务服务体系。
目标:商务服务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培育壮大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1)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目标:营业收入2500亿元
(2)新能源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3)北斗及应用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4)航空航天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5)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6)高端数控装备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7)轨道交通装备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8)智能制造装备
目标:营业收入1500亿元
(9)智能家电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10)安全应急
目标:营业收入1500亿元
(11)光通信及激光
目标:营业收入1200亿元
(12)集成电路
目标:营业收入1200亿元
(13)新型显示
目标:营业收入1600亿元
(14)智能终端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15)信息网络
目标:营业收入2000亿元
(16)软件及信息服务
目标:营业收入3800亿元
(17)人工智能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18)电子信息材料
目标:营业收入1200亿元
(19)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目标:营业收入3200亿元
(20)数字创意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1)量子信息
(2)下一代网络
(3)精准医疗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液态金属
细化具体措施
(1)提高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完善创新发展环境
(2)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突破基础产品和技术、加速技术转移转化、加快建设产业基础领域质量检测公共服务体系
(3)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优势行业技术改造全覆盖为抓手推动“强链”、以承接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落地为核心做优 “补链”、以维护产业链运行稳定可靠为落脚点夯实“护链”
(4)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5)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6)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速推进服务型制造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加快提高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
(7)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培育“湖北制造”品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8)培育优质企业梯队
加快推动生态主导型大企业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壮大、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9)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共建、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着力发展县域经济
(10)积极扩大开放合作
更大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升“引进来”能级和水平、深化跨区域产业协作
政策与保障
《规划》明确指出要健全政策协调机制,完善规划实施机制,更好履行各级部门职责,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更加规范高效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规划》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金融要素支撑、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增强要素供给能力、提升产业治理能力、统筹推进规划实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支撑“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