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改资讯 >> 教改资讯 >> 正文
有组织科研:高职院校发展新动能
栏目:教改资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9-21 06:39:09 点击:

有组织科研:高职院校发展新动能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对推动高校科研工作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发出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动员令,吹响了高校自立自强的集结号。

高校有组织的科研是高校为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而开展的大目标、强组织、成体系的科技创新形式。当前,全国共有高等院校3013所,其中,高职院校1489所,占比将近一半。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及其贡献度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影响着全国高校的整体水平。然而,现在的高职院校科研的类型特色不明显,很多学校还是在仿照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做科研,效果有限。

有组织的科研对于学校具有强大的引领力、组织力、研发力和推动力。它可以面向国家战略和技术前沿,推进产学研协同攻关,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破社会长期形成的高职院校科研自主能力不足、自强意识薄弱、“模仿科研”“依附科研”的刻板印象。有组织的科研可以为新形势下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可以为广大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新机遇,是高职院校自立自强发展的新支点。

聚焦产业强国中的技术技能重大问题

提高学校科研引领能力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科研具有技术性和学术性并存的特点。职业教育要为产业强国做好人才储备、夯实技术技能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把原来分散的科研力量、兴趣方向和研究资源引导到国家发展中重大问题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问题上来,研究真问题。

与本科院校和研究院所相比,一些高职院校科研引导力不够,科研定位不准,战略规划不够,缺乏重大选题、重大项目。因此,科研工作没有抓手,经常调整研究方向、更换研究内容,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形成不了有分量的重大成果。

2021年新版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立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职业院校有组织的科研要结合这些专业特点,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主动谋划,进行任务集成、引导科研团队密切关注国家的重要项目,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核心问题与技术前沿,聚焦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民生需求,瞄准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中的重大问题,紧盯区域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和技术问题,多产原创成果,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紧盯产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加强国际合作,研究高效能的中国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富有活力的科研创新平台

提高学校科研组织能力

高校有组织的科研是学校知识管理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强调转变科研管理方式,集中优势力量,针对重大问题,设置重大任务,构建重大平台,组织重大团队,通过长时间持续攻关,以取得重大的原创突破。

与本科院校和研究院所相比,高职院校的科研组织还不够严密,科研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科研领军人物不足,带头人培养不够,科研团队不稳定,科研人员单打独斗,战斗力不强;财力支持不到位,资源分散、零敲碎打;科研工作绩效考核和激励政策不科学,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有组织的科研,要加强党的领导,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健全学校科研基础组织架构、提高组织力;建立任务攻关组织机制,形成充满创新活力的科研平台。一是遴选(包括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推进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实施科研项目首席专家制,激发他们勇敢担负起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二是以战略攻关任务为方向,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跨学科、跨专业、跨系部、跨院校跨行业组建稳定的科研创新组织。具体地说,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基础,构建方向明确、运转灵活的技术创新团队;统筹校内外优势科技资源,搭建优势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平台;联合龙头企业,聘请领域知名专家做指导,共同建设校企攻关大平台。三是落实科研经费保障,调整学校科研经费预算形式,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科技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投入。四是建立先进的研究室、实验室,在服务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发掘其服务科研功能;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建设。五是加大信息资源合作建设与共享力度,解决信息闭塞、科技情报供给保障不力问题。

推进应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提高学校自主研发能力

高职院校除了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还通过自身的技术研发,推动相关技术、产品与工艺的创新而直接服务行业企业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与本科院校和研究院所相比,一些高职院校创新意识不够、攻关能力不强,服务地方发展的功能体现不足,研究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偏低;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拥有一定的专利和软件著作,但有意识的成果转化少,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小和学术地位低,科研工作发展缺乏后劲。

高职院校的科研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性特征,高职院校要以技术改革、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为研究方向,将理论和技术用于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的现场问题。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技术研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进学校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鼓励师生结合专业进行组织化攻关、系统化试验,大胆探索,勇敢创新;深化产学研创合作,开展以应用技术研究、成果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协同研究,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紧密互动,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通过经纪服务、岗课赛证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措施和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营造科学民主的科研工作环境

提高学校科研推进能力

首先要营造科学的政策环境,深化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论证机制和过程监控机制改革,解决科研管理机制僵化、战略规划不足、对外开放和联系不够、政策支持针对性缺乏等问题。明确高职科研工作的定位,解决科研工作脱离学校的办学实际、科研资源浪费问题。推进科技评价体制改革,突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将人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改革统筹考虑,建立新型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科研动力。

其次,要营造合作共赢的利益环境,主动协调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等不同利益主体,发挥学校科研在产教深度融合中的推动作用。通过产教融合、产城融合、校企合作、校社合作,与企业、政府、社会互动来实现其职业性本质。

再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处理好团队定向研究和个人自由探索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努力与团队奉献的关系,处理好国家和学校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诉求的关系,强调在尊重科研主体的个人选择、尊重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通过团队合作,不仅能促进不同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协同,提升团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能力,也能提高个人科研工作水平,促进个人发展。

(作者:李永生,系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