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
质量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质量监控 >> 质量管理 >> 正文
【这十年·新局】中职教学部:“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助力中职教育绘就新画卷
栏目:质量管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8-13 00:12:56 点击:
【这十年·新局】中职教学部:“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助力中职教育绘就新画卷

十年来,中职教学部积极统筹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中央电中”)各项业务运行,包括指导教务、教学等工作开展,对分校及教学中心的准入退出、招生注册、专业建设、教学过程落实、考试与毕业等环节进行统筹管理,使国家开放大学中等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绘就新画卷。

截至2022年7月,中职教学部共统筹指导中央电中与58家(其中体系内35家)办学单位建立合作关系。2012—2021年累计培养学生117万余人,年招生数从2012年不足2万人增至2021年65万余人,培养毕业生数从2012年1万余人增至2021年的36万余人。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89万人,国家开放大学中职教育招收成人中职学生65万余人,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11.7%,相比2012年提高了超过11个百分点(2012年仅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0.25%)。

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三个面向”办学宗旨

多年来,国家开放大学中职教育一直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统筹下向农村”的办学宗旨,打破普通高中教育对学生年龄的限制,不以考试、面试等手段对学生进行选拔,服务包括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高中肄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为广大有学习需求的在职从业人员、社会青年提供继续学习的平台与人生出彩的机会。

紧贴社会需求,开设有特色、接地气的专业

中职教学部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调研行业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央电中开设建筑工程施工、采矿、烹饪、汽修、纺织等特色专业。近年来与时俱进,积极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基层村两委干部学历教育所需专业,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

伴随信息技术发展,中职教学部持续探索“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网络教学管理,组建网络教学团队,提升学习支持服务水平,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实现从招生报名、学籍注册、在线学习、在线考试、成绩评定到毕业审核的闭环管理。

2015年开通中职在线学习平台;2016年试点推出药剂和建筑工程施工2个专业全网学习,颁布在线学习与考务试点管理规定;2018年研究制定会计等9个专业网络教学实施方案。目前开设的线上学习专业共17个。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技能。结合滚动招生,随时注册的灵活办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学历”双提升

深入贯彻“职教20条”精神,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近年来,中央电中以灵活的办学模式,与教育集团、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联合开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质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学历”人才培养范式,广大学习者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获得了职业教育学历。

多措并举强化管理,夯实教育教学质量

落实学历教育“创优提质”战略,根据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职教学部加大规范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通过资源建设与审查,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开展教学检查、网络督导检查等方式,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采取人脸识别、考点申报等有效措施,加强考试管理;组建专兼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团队,保证教学过程落实;以评促学建立奖学金制度,嘉奖优秀学生;强化教学和导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全方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9年开展“教学改革年”活动,完成了从线下学习转为线上学习的大规模迁移。2021年启动教学评估工作,研究制定中央电中《评估指标及标准》,包括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核心指标8个)及评估标准,涉及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基本条件、招生管理、师资与教学团队、教学过程落实、考试与毕业管理等方面内容,引导体系规范办学。

“十四五”期间,面临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中职教学部将在新修订《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以产业发展和学习者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路径,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有鲜明特色、有质量保证的成人中等职业教育,使中央电中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智慧教育的试验田,开放教育的蓄水池,形成与开放教育发展紧密结合、体系完整、制度健全、特征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格局,为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大学贡献力量与智慧。

统筹布局,引领体系规范合作办学。完善合作办学制度,细化遴选和准入标准,加强体系内合作;严格审查程序,建立准入及退出机制;加强合作办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合作办学黑名单制度;加强招生监管。着力加强对各分校及教学中心招生规范督查力度。

补强短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师资补充渠道,搭建专、兼职教师团队。面向校内其他部门和应届毕业生招聘专职教师,落实《职业教育法》精神,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以及其他有专业知识或者特殊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能传承等工作。

赋能技术,打造一体化平台。建设一体化智能教学与学习、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学习者特点的智慧教材,利用人工智能在优化教育服务上的优势,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优化结构,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继续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设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共建共享优质资源。通过学制灵活、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发挥学分银行作用,探索书证融通,进一步满足新型农民培养、下岗职工再就业、在岗员工技能提升等多种需求,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