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导航
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机构设置
工作职责
工作动态
部门动态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上级文件
学校文件
督导简报
督导简报
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教改资讯
教改资讯
教学案例
理论探讨
质量监控
质量管理
学习专栏
下载专区
下载专区
质量监控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质量监控
>>
质量管理
>>
正文
从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看中国慕课十年发展经验与未来展望
栏目:质量管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2-17 07:17:20 点击:
从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看中国慕课十年发展经验与未来展望
徐晓飞
[摘 要]
全国性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成立于首届中国慕课大会,在中国慕课十年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与各高校的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组织为慕课与在线教育教学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发展作用。本文回顾中国慕课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了智能在线教育等未来高等教育新形态。
[关键词]
中国慕课;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智能在线教育;服务型教育;元宇宙教育
本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浪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次次冲击,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催生了数字经济、工业4.0、“互联网+X”、数字化教育等。2012年,教育领域的网络化信息浪潮奔腾而至,“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应运而生。这颗互联网时代的智慧火种以迅猛之势闯进了教育世界的大门,快速席卷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冲击与新变革。2013年,慕课进入中国,对我国高等教育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国内高校及教师的积极响应。慕课使得全球网络化优质教育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按照全新的方式重新汇聚和组合,迅速促成了我国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慕课平台建设、在线教育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育新形态。
回眸一瞬,十年过隙。在中国慕课快速发展的十年中,各高校广泛开展了慕课的建设与推广应用,卓有成效。此期间,众多高校纷纷携手联合、共建共享慕课及教学改革的资源、成果与经验。全国性、区域性、专业性的各类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不断涌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慕课教育教学生态体系。2019年,全国性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以下简称“联席会”)整合了全国各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的力量,在首届“中国慕课大会”上宣告成立。联席会及各联盟组织发挥了独特的协调作用,成为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线教育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之间的重要纽带,成为全国性跨区域、跨领域、跨校、跨界快速集聚在线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的高效协作平台。本文从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的视角,回顾中国慕课十年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慕课与数字化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非常有意义的。
2013—2014年:慕课进入中国,快速掀起高校在线教育的浪潮
2013年,慕课浪潮冲进中国,中国高等教育界热情迎接着这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在北京、上海等地纷纷举行了关于慕课与在线教学的研讨会。国内部分高校快速响应,主动应对变化,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几乎与国外同步进行了慕课建设与在线教学改革尝试,先后成立了在线教育教学中心或慕课促进工作组织,并利用慕课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慕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现了生机勃勃的“互联网+教育”新景象。
各高校在建设和使用慕课的同时,很快就意识到跨校结盟联合共建共享慕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于是,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于2013年加入了edX,并有多门课程上线;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等加盟Coursera。2013年4月,国内第一个区域性质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正式成立,首批成员有29所重点高校,旨在实现东西部高校之间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并带动跨地域跨校的教学团队建设。
2013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了我国“第一届全国高校MOOCs与计算机课程建设研讨会”,并发布了《联合行动倡议书》,提议创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
2014年,国内第一个学科性质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以下简称“CMOOC联盟”)携首批近百所高校成员(后来达600余所高校)正式成立,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引领和推进MOOC建设,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高计算机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内外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地位与影响”的宗旨;并率先实施了一系列“互联网+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行动。2014年,由深圳大学发起成立“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以下简称“UOOC联盟”),构建“平台、研究、培训、评价、课程、机制”六位一体的建设体系,采用课程与学分挂钩的方法,共享地方高校优质教学资源,致力于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这些早期的联盟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汇聚了主要高校的一批慕课的先行者、探索者:他们热心于慕课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与经验传播,成为教学改革先进理念“火种”的传播者;他们以强烈的使命感感染和激励了更多高校教师投入到慕课教学改革中。
这些联盟组织在组建之初就已制定了组织章程和体系化工作规划,为慕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高度重视建设优质的精品慕课,强调面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发动名师建设名课,强调通过整合国内外课程资源构建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基于慕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利用慕课从学校、平台、教师、学生等层面推动教学与学习方法改革,建立学校、平台、教师、学生于一体的教育生态系统;高度重视基于慕课的教育共同体建设,规划了建立组织与树立门户、整合资源与建设课程、建章立制与规范认证、师资培训与试点教学、研讨交流与国际合作等工作路径,为开展校园内外、线上线下、跨校协同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先行先试。
2015—2019年:慕课深入普及,促进我国在线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出台一系列政策与举措,全面指导和推动慕课的“建、学、用、管”,迅速掀起了中国慕课发展的高潮。这个文件的出台成为中国慕课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
在教育部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引领和支持下,高校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各界热心参与建设,使慕课建设与应用在全国范围得以广泛开展,在线教育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改革得到蓬勃发展。在CMOOC联盟、UOOC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的示范带动下,在慕课深入普及阶段,一批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纷纷成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类专业性的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覆盖了各个门类专业,例如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发起成立的“高校电工电子在线课程联盟”,拥有130余所高校成员,建设了我国电类优质慕课的最大资源群体;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发起建立的“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联合各高校间开展跨学校、跨区域、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教学。另一类是区域性的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例如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课程建设和应用的共同体。
这些联盟组织带领各联盟成员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整合了全国各高校和教师力量,建设了上万门慕课课程,为高校慕课教学与各大在线慕课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慕课资源;编制和建立了相关慕课标准、认证规范与应用指南,为慕课建课与线上线下教学质量保证及优质在线课程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指南;开展了大规模师资培训与教学实践,带动了全国范围高校的基于慕课的教育教学改革,使上千万学生受益;与产业界合作,以产教融合形式建设了一批应用实践类慕课,对在线教育提供了有效补充;通过联盟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慕课生态体系;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中国慕课在国际上的影响。
2019年4月,在首届“中国慕课大会”上,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直接指导、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组建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正式成立。联席会在组建之初,由来自10个专业性、区域性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发起。目前,成员数量已经扩展到了27个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的上千所高校及各个专业门类,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慕课教育共同体。为了有序推动各项工作,联席会专门设立了机制政策工作组、规范宣贯工作组、培训推广工作组、产学合作工作组、企业工作组、“西部行计划”工作组等,整合各联盟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有效的工作,把全国高校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带到了一个新规模与新高度。联席会的成立,成为我国慕课发展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席会带动众多联盟类组织开展了大量实践,促进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慕课经验与中国慕课方案:坚持政府支持,高校主体,社会参与,以精品慕课带动慕课的“建、用、学”,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变轨超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慕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促进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坚持慕课科学性与先进性,立标立规,建立慕课教学的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坚持结合中国实际,以慕课带动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塑造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形态;坚持慕课生态体系与机制建设,建立跨地区跨校的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共同推进慕课发展。
慕课的深入普及,持续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我国高校开设了万余门慕课,吸引2亿人次的学习者,并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高校慕课应用新模式,构建了MOOCs、SPOCs、MOOCs+SPOCs、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M+N”协同教学等多种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中国慕课形成了自己的理念、方案和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称赞。
2018年,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的“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协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深圳大学牵头的“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等多项与慕课有关的教学成果获得二等奖。这些获奖成果是我国高校在慕课建设应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先进代表。
2020—2021年:应对新冠疫情,以慕课大规模应用保障高校教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冲击和干扰。教育部于2月4日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紧随其后,联席会于同日发布《关于支持高校疫情防控与开展教学的倡议书》,号召各联盟成员单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充分利用慕课的独特优势及丰富教学资源,尽力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减少疫情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正是由于我国高校与联盟在前期大规模开展慕课的建设与发展,使得我们有了应对疫情、保障高校大规模教学的底气和基础;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使中国慕课派上了大用场,并得到爆发性增长与急速发展。
在疫情期间,我国高校全面启动在线教学,成功地保障了2000多所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据统计,全国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在疫情期间全部实施了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2259万人,合计35亿人次。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的调查问卷显示,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高校在线课程开出率达到91%,教师在线教学认可度达80%,学生在线教学满意率达85%。
面对疫情冲击,中国高校开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这是我国乃至世界高教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长周期、全学科在线教学实践探索,是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验,对未来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疫情期间,联席会以及27个成员联盟发挥了独特的协调作用,成为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线教育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之间的重要协作平台,协调了大量在线教育资源、高校与教师、社会及企业的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教学保卫战,组织队伍很好地完成了教育部高教司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多项任务,不辱使命。经此一役,由联席会、各联盟组织参与构建的我国在线教育生态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2022年: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慕课和在线教育发展开创新局面
2022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成为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标志性成就。“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整合汇聚了20家在线课程平台上的2.7万门优质课程资源,这是从1800所高校建设的5.2万门课程中精选出来的,覆盖了14个学科92个专业类,汇聚了国内国外最好大学、最好老师的最好课程,标志着中国慕课进入了新阶段。联席会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配合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组织成员联盟大力推动在线教学的深化行动,开展了多个方面的工作。
1.形成慕课及线上线下教学实施方案。在推进慕课应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学校在办学定位、教学计划、师资状况、生源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推出了多种基于慕课的适应性教学模式。以多样化“试点”方式,开展课程级、专业级、领域级、学院级、学校级的慕课教学与管理试点,形成不同层次的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教学解决方案,并且及时总结经验,推进了慕课应用再深化。
2.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强慕课资源建设。推动高校与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产学合作将先进技术融入慕课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联合认证工作,为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评价标准。
3.深入推广应用慕课标准规范。联席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研制了中国高校慕课标准与规范,提出了符合我国慕课特点的标准与规范体系框架,并推动慕课标准和规范的落地,规范慕课教学行为、慕课平台开放服务及优质慕课评价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会用慕课、善用慕课,用慕课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4.丰富中国慕课方案,产生国际影响。围绕着中国慕课方案,着力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教学环境、资源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助力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国际交流,扩大中国慕课的国际影响。
2023—未来:未来已来,从慕课走向元宇宙教育的创新之路
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产物,已经为高等教育数字化发挥了长达十年的推动作用,并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变化,慕课的形态还将继续演化与发展。我们需要及早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变化,今后将会有若干种新型教育形态和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1.智能在线教育(Intelligent Online Education)。人工智能与在线教育相融合,将促进在线教育的交叉融合和集智创新,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管理、教师职责、教学评价、教育服务、学历认证等方面发生变革,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水平。这将是以智能技术全面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建、用、学、管全过程智能化与在线教育生态体系治理智能化的在线教育新形态。
2.敏捷教育(Agile Education)。应对新时代教学目标多元化、人才需求个性化和快速多变的特征,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精准教学,充分利用智能在线教育带来的便利,汇聚各类跨域跨界跨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动态分解教学内容、课程与环节,对教学内容实行非线性组合及混合式并行编排与多轮迭代,做到理论、技术、实践教学的交叉并行与快速重构,实现学生的探究式、主动式、渐进式学习过程和能力的逐步增强。这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教育教学新形态。
3.服务型教育(Service Oriented Education)。依托网络化教育服务平台及生态体系,实现高校学历教育、在线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体系融合,为学生提供多阶段敏捷教学与持续的终身教育服务,以保持和提升学生终生发展可持续竞争力。其主要特点包括目标多元化、培养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教育服务化、教学敏捷化、跨界交叉化、认证行业化等。这是以学生可持续竞争力为中心的多阶段、交叉型、持续性的在线终身教育新形态。
4.元宇宙教育(Metaverse Education)。近两年,元宇宙横空出世,将带来新一轮信息化浪潮,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也将会给高等教育再次带来深刻的影响。元宇宙教育是指将元宇宙技术赋能于教育,通过虚实融合与智能技术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跨时空、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协同式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学习感受、记忆力与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效果。元宇宙教育将呈现出虚实融合性、时空延展性、智能增强性、沉浸体验性、模式多样性、服务专业性、学习趣味性、个体针对性、评价客观性等特性。在元宇宙教育生态体系中,在线教育将会涌现出各种新形态和新场景,尤其是基于元宇宙场景组合的教学模式将会给高等教育和学习方式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在元宇宙教育领域,教育服务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元宇宙教育服务(Metaverse Education Services)将利用元宇宙技术实现一个虚拟或虚实融合的开放式、连续式、拟实的教育或学习空间,提供虚实融合的教育与学习活动、过程及服务,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跨时空、沉浸式、交互式、协同式教育生态体系,通过元宇宙教育服务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者、教育者及相关利益者的满意度和教学价值与质量。在元宇宙教育生态体系中,在线教育教学将演化为“基于知识体系的课程+基于虚实融合场景的教学”新形态,“慕课(MOOCs)”将进一步升级发展为全新的“元宇宙课MCs(Metaverse Courses)”。这将引发未来高等教育与学习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也将推动中国慕课进入元宇宙时代的深化转型新阶段。
面向未来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联席会与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依然会是慕课创新的中坚力量,会在元宇宙教育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浪潮中,联席会与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将借慕课之石攻玉,助力我国在线教育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发展深化,为建设我国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提供“中国方案”,为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数字化作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未来将更精彩!
【
加入收藏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学堂在线平台:以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升级
下一篇文章:
高 松:慕课西行打造数字化教学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