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诊断改进 >> 开放教育 >> 正文
中国人工智能大事记
栏目:开放教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5-18 06:56:13 点击:

中国人工智能大事记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日前,全新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因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引发自“阿尔法狗”后大众对人工智能的第二波关注高潮。

据悉,ChatGPT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诸多服务和帮助,又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支持,还能为优化教学评价提供技术辅助;与此同时,它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会给抄袭、作弊提供便利,可能让学生沦为技术的“奴隶”等。

ChatGPT会成为教育的敌人还是朋友?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未来教育将面对何种挑战,又该如何应对?本刊专访人工智能专家和十余位教育技术专家学者,试图更全面地呈现和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访谈式调查研究,本刊发现:我们要科学地认识ChatGPT,辩证看待它的可为与难为,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找准教育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拥抱创新,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中国人工智能大事记


1950年,阿兰•图灵提出了图灵测试机,大意是将人和机器放在一个小黑屋里与屋外的人对话,如果屋外的人分不清对话者是人类还是机器,那么就说明这台机器拥有像人一样的智能。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概念首次提出。在之后的十余年内,人工智能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小高峰,比如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1964年,首台聊天机器人诞生。2015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

2016年3月,“人工智能”一词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5月,《“互联网+”人工智能3年行动实施方案》发布。

2017年3月,“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教育倾注了高度关切,确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人工智能的发展至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10月,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九大报告。11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同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第3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将人工智能升级为“智能+”;5月,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上海启动建设;8月,科技部发布第二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人工智能“国家队”从5家扩充到15家。

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等成为新增备案专业数量较多的学科。

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发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

2021年9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标志着人工智能政策已从推进应用逐渐转入监管。年末,教育部启动实施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

2022年7月,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在线课堂、虚拟课堂、虚拟仿真实训、虚拟教研室、新型教材、教学资源建设、智慧校园等场景;鼓励高校院所参与场景创新。

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发展目标以及机器人十大应用场景。

2023年2月,ChatGPT在中国掀起讨论热潮。同月,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在上海正式发布《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ChatGPT)的进展、风险与应对》研究报告。

2023年2月20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邱锡鹏团队发布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