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诊断改进 >> 开放教育 >> 正文
李松:凝心聚力 创优提质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开放大学力量
栏目:开放教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6-28 06:06:48 点击:

李松:凝心聚力 创优提质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开放大学力量

今天,在这里召开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质量管理业务工作集中部署会,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开放教育质量治理新发展格局,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当前正是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5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目标、重大战略部署。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近两年社会各个领域的高频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

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于个人而言是促进生活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于社会而言是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于国家而言是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国强民富及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实现。可以说,中国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开放教育要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时代开放大学新的质量观

 


 

(一)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78年。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不久,广大青年渴望上学,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极为有限,邓小平同志批准创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即使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一直偏低,自1978年起,常年在3%以下。1994年的毛入学率刚刚达到5%。1999年,在大学扩招、大学开办网络教育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超过10%,达到10.5%。2002年,首次达到15%。此后,毛入学率不断提高,到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0%。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高等教育高质量是由其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征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末,我国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生数、高等院校数、高等学校教师数指标等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规模的高速扩张。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主要是以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为特征,但是,当高等教育发展到普及化阶段,就会出现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转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时代要求。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转型,国家明确提出了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外延式到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扭转重“量的增长”、轻“质的发展”的模式,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任务。

开放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落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时代重任的必然要求。

但是,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仍然是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中较薄弱的一环。当前开放大学的办学实践与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开放大学不“开放”;体系办学合力不够;办学思想功利化;办学条件不足,教职员工萎缩严重;教学实施缩水;支持服务能力不足;数字化基础不均衡,数字化的进程依然落后于社会需求与时代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要求教育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放大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环。

(二)高质量发展是开放大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办学40多年来,开放大学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改革共生共荣、交相辉映。根植于教育公平,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不遗余力地为基层服务,为百姓服务,在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维护边疆稳定,振兴民族地区教育,开放大学面向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急需人才。为推进科技强军,提高部队士官素质,国家开放大学先后建立了空军学院等部队学院,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祖国雪域高原、边防海岛,实现了士官学员“不出军营上大学”的梦想。开放大学还成立了残疾人教育学院,为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开辟了新途径。为扩大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后,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更加迫切,开放大学需要与时俱进,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社会、国家对开放教育的需要,尽快完成四个转变,即从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从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偿转变,从文凭提升向技能提高转变,从注重线上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建成高水平的数字化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世界一流开大学不仅是我们自身提出的发展目标,更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每个办学单位,每个开放教育工作者都身在其中,责无旁贷。

(三)新发展格局下开放大学新的质量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要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教育强国指数”来综合考虑和衡量教育强国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下,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开放大学,我们具有纵到底横到边的办学体系,四川俊辉书记说开放大学覆盖面广,是普惠世界、惠及苍生的事业。

我们各级开放大学都在深入思考自己的使命、定位及未来发展。

我们要利用好数字化手段,整合中国乃至世界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所有有意愿、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与服务。全体系需要统一思想,协同发力。在开放教育办学领域,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与教学生态。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因需施教,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坚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理念,求真务实地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坚持体系办学、开放办学,让每一级办学单位认识到,形成合力,方能行稳致远;需要坚持创优提质,保持战略定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战略定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的,定力是最强大的力量,需要以不懈的努力联合激情,让我们有可能实现每一个美好的梦想,从而达到高度的成功。

 


 

巩固质量保卫战成果,构建质量治理新发展格局

 


 

从2019年治“三乱”开始打响质量保卫战,各级开放大学围绕夯实基础、优化流程、调整结构、加大投入、注重实效等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严的态势逐步加强,考风考纪大为好转,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质量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不容回避的是,我们四级办学单位众多,覆盖面广,一些办学单位思想还没有跟上,行动落实得不够,所以影响开放大学办学声誉和形象的一些顽瘴痼疾依然存在。治乱任重道远,我们仍需努力。要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要驰而不息、常抓不懈,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不断扩大质量保卫战的成果。

(一)正本清源,坚守招生底线

招生是人才培养的入口,严把入口关。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保持战略定力,坚守招生底线。一要斩断链条,严格禁止与中介机构合作招生。二要加强审核,严格落实入学资格审核相关规定,加大异地生源审核力度。三要规范宣传,对广告发布的内容和流程严格把关,避免虚假宣传、违规承诺。四要强化管理,对学习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加强管理与监控,确保规范办学。同时,要加强正向引导激励,提高体系内学习中心的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强党性,提升办学积极性,防止出现“躺平”现象。

(二)求真务实,狠抓教学过程

立德树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教学过程落实效果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开放教育目前为什么采用“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模式?靠各自一家能否实现新时代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职责?

我们什么情况下要采用合作的方式?其一,如果自己能做到,我们会选择合作办学吗?其二,合作中我能做到的是什么,不能做到的是什么?如何合作?对于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各自该做的是什么,如何发挥合力的作用?目前,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做得怎么样?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开放教育的实践大多并不遵循这一原则,很多仍然采用个体手工作坊的方式开展开放教育,教师们各自开展教学,并关注每个教学环节,造成低水平重复,低水平建设,根本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甚至是底线都难以守住。汇聚合力,才能行稳致远。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统筹教师资源,严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做好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强化检查督导,确保各项环节有效落实,助力学生求学国开,逐梦未来,合力形成,开放教育的育人工作才能有效落实,保证效果。

(三)科学考核,严肃考风考纪

考试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环节,考风考纪是学风校风的重要表现。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关于考试的各项规定,规范组织考试,切实履行职责,保证考试质量。严肃考风考纪,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对违规违纪行为做到零容忍,杜绝有组织替考等严重违纪行为。同时,大力推进考试改革,尊重成人学习规律,改革考试内容;以数字化建设赋能考试形式、考试周期、考试质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科学考核”“真学真考”“人机共防”,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体系联动,完善治理闭环

体系办学是中国开放教育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运行机制决定了质量治理要依靠体系,各级开放大学都要扛起办学主体责任,只有体系联动,严抓质量治理工作闭环,层层抓落实,压实责任链条,以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精准化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落实问题,质量治理才能取得实效,质量保卫战才能取得恒久的胜利。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培养质量

 


 

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向人的发展,即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心。

为了推动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提升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亟需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需要从人才培养的五个要素逐一分析,即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效果评价,将开放大学发展的时代内涵深入贯彻到各个要素中。

(一)职业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韩非子·心度》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法度应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才能治理得好;社会治理与社会实际相适应,才能取得成效。

一般而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符合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对知识、能力等人才培养规格的若干方面作出科学说明。新时代,开放大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应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基本要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放大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对知识的要求应该体现高等教育属性,对能力的要求应该体现职业属性。实际内容选取,要符合成人学习规律。新时代,开放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实现由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充转变、由文凭提升向技能提高转变。所以,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合理调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因需施教,优先考虑主体学生实际情况与需要。此外,新的业态层出不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并对职业市场的发展保持高度关注。概括来说,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利用自身知识结构去解决所处环境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等。

(二)均衡发展,各级办学主体分工协作

开放大学体系是我国实施开放教育的主体。开放大学体系包括纵向维度上的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开放大学、学院、学习中心和横向维度上的东、中、西部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及其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推动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快实现“两个均衡、一个加强”。“两个均衡”是指多级办学机构的均衡发展和东、中、西部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均衡发展;“一个加强”是指加强开放大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两级统筹、四级办学是中国开放大学办学特色。开放大学要借力这种体系办学运行机制的特色优势,尽快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和质量治理新格局。新时代,开放大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办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各级办学机构的定位和功能。学习中心是开放大学体系的办学基本单位,是开放大学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办学“终端”。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单位都要做强,各级开放大学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学习中心建设,包括深入探索其办学条件、构成要素、功能作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未来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采取分类管理,应该探索数字化环境下适应各类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求的学习中心建设、运营与管理的模式和机制,提升其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及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的水平等。

其次,东、中、西部办学体系的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关系密切。由于历史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大学在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发展受到制约。要真正实现东、中、西部办学体系的均衡发展,就需要探索新型合作机制,通过地区之间对口支援、合作共建、标准引领、项目推动等途径,尤其是采取措施,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学习中心的发展,最终推进开放大学各级办学单位实现质的飞跃。

强教必先强师,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一是要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高教师的线上线下教学能力、资源建设与学习支持服务能力。二是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研究。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一些人才急缺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践行“因需施教”理念。四是完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确保分级教学有机融合,确保教学实施扎实有效。

(三)有用易学,培养内容突出特色

拿什么来培养人即培养内容,主要是指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成人学习规律的深度融合。在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科专业基础与能力培养、共性与个性等方面做好平衡,找好平衡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体现“因需施教、有用易学”的特征。

专业设置方面,第一,要秉持科学合理的原则,体现科学、规范的特点,研制科学的学科专业体系,完善专业的准入、调整和退出机制。第二,专业设置体现课程组合、内容体系的适用性、科学性、实践性,体现一体化建设理念。第三,专业设置要符合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应该与行业、企业需要有机融合,应该与职业岗位发展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管理与保障机制,遴选一批定位明确、管理规范、改革成效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质量优良且有一定招生规模的专业实施试点改革。聚合体系力量,围绕特色专业,瞄准产业链,协同推进专业群建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育重点学科专业,提高学科建设能力,提升办学层次。

应建设各类符合学生需求和开放教育特点的特色课程资源,特别是应按照名师引领、有用易学的原则,推动办学体系建设开放教育特色课程资源。一是实施开放教育示范“金课”建设行动计划。开放大学的“金课”应该具有“名师引领、有用易学、学生欢迎、社会认可”的特征,在公共课、专业课、通识课、素养课中建设一批“金课”,并推动在全国共享共用。二是着力提升教材的品质,按照内容精良、产教融合组织建设和遴选一批教材,强调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三是汇聚社会优质课程资源,建立优质、开放、共享的学习资源平台,实施课程开放,扩大学生自主选课权。四是探索课程综合评价改革,根据课程综合评价指标,定期开展课程评估,探索大规模的第三方评价、学生评价、大数据评价等方法,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培养内容,提升培养内容的有效性与适需性。

(四)重在支持,提升线上线下培养过程服务品质

教育是暖人心的工程,教育本质上是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唤醒,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相互定义、相互照耀、相互成就之中,挖掘、提升、创造彼此的生命价值。这些主要都是在培养过程中实现的,既是教与学的互动,也是教与学的情感体验,更是知识系统主客观结合的主体建构过程。开放大学的教学实施是基于网络,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必须要有性能优良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在线学习平台四个要素。

深入认识和研究学生的特点是开展有效教学的第一步。目前已有的大量研究揭示:人往往在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但又必须要解决问题时,学习才真正开始。如果在一个需要行动和参与的环境中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并且会维持高强度的持续的学习动机。培养内容亟须加快增加和完善学生急需或有利于职业发展的知识内容,必须突出课程的有用易学。有效的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是做好学情分析,采用“真实工作任务导向”“真问题导向”“系统性思考”等思想指导课程开发与实施,并加大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力度。此外,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进行程序化与选择性并行的任务驱动性学习。教学模式将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核心,辅以数字化、多形式、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推进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和案例式教学,着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与传统高等教育相比,开放大学更加重视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要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应进一步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和多类型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全程提供多元的实时和非实时、人工和人工智能学习支持服务,满足学生时时处处的学习需求,为自适应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真正面向学生,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本,更加突出学生的权利和发展,才能更好地赢得生源、赢得未来。

升级改造数字化环境,应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多网合一、多终端接入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入探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教学应用,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新模式,探索将智能学伴、智能助教等融入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同时,开放大学应建立学校与合作单位及社会共同参与的数字化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创建开放大学发展新环境,提供全面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激活数据价值,构建数字化基础,完善大规模办学条件下的培养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五)科学评价,培养效果赢得社会认可

评价是一个导向问题,是指挥棒问题。要进一步推动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培养效果要对应人才培养目标,重点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和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评价,需要以更加综合的视角,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效果导向。

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档案、创新评价工具,支持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智能时代,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在数据采集、智能处理等方面为培养效果评价的实践提供支持。开展伴随式数据采集,识别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状况,对他们在不同课程中的优势与短板等进行评价,对背后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未来的学习提出调整改进的建议,建立新的措施办法与期望的变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达成深度学习的效果。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职业需要和成人在职学生的特点设计考试内容,课程考试引入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工作问题解决方案、设计方案、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等作为考试内容,重在考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要积极参与社会评价。从容面对各类社会机构、群体和个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评价,积极参与权威机构的人才质量认证。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得到社会认可,我们应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前所未有的胸襟和魄力面对来自社会的评价乃至批评,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社会对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

 


 

为教育强国建设担使命,为开放大学转型建新功

 


 

(一)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提高质量、提升形象”工作总基调,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学校“一体两翼”“双轮驱动”“三驾马车”“四大平台”新发展格局的快速形成,让数字化大学建设赋能增效。

(二)创优提质,建立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作用,是推进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转型发展的根本保障。创优提质绝非“走过场”,绝非“一阵风”,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创优提质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加强质量治理闭环,建立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意识,实现全体系整体意义上的创优提质。

(三)全员负责,扬特色补短板

体系形成创优提质氛围,推动教师、管理人员,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全员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共同办好开放教育事业。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体系抓质量的“四全”质量管理和内控、外管与第三方多元评价有机结合的质量治理运行机制。

还有一点,需要和各分部强调的是,要正视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估是体检,是抽样做体检,省级开放大学体系也很大,在有限的评估时间内,看到的是缩影、局部。通过评估,结合开放大学发展的总方向,找出真问题,不断改进。问题改进是开放大学踔厉奋发的着力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要统筹推进补短板、分类施策补短板、严格时限补短板、倒逼落实补短板。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携手同行、开拓进取,推动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以开放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中谱写开放教育的历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