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改资讯 >> 理论探讨 >> 正文
如何上好实训课——软件工程学院许孟节
栏目:理论探讨 作者: 来源:http://210.42.160.51:8094/  时间:2018-07-04 08:30:02 点击:

如何上好实训课

软件工程学院 许孟杰

高职院校侧重培养学生技能,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训课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也是学生从书本走向就业的过渡环节,实训课作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而广泛被高职院校所看重。然而,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和动力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学习被动、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针对学生的特点,高职教师需要面对如何有效上好实训课这一难题。以下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浅谈高职教师在实训课教学中的技巧。

一、课前引导

教师课前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往往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近况,而对于主要进行教学活动的专任教师来说,由于课余时间限制,谈话难以涉及到每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更直观全面,调查内容可包括: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对教师的建议、对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感受等,教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特性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另外,"问卷调查"也可以演变成"模拟测试"的形式,建议实训课每两周至少应该进行一次"模拟测试"。

学生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探讨问题,预习课程,完成问卷调查,目前免费且应用较为普遍的师生互动平台有微助教、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

二、课中教学

教学内容采用“兴趣教学+案例驱动”的方式,当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时,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因为做出的成果有实际意义,会更有成就感。因此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兴趣,设计更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内容,并将知识点融入到案例中,学生在做出一个个项目的同时,掌握知识点。例如,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C#编程技术基础》中涉及到面向对象一大特性“继承”时,通过简易的“坦克大战”游戏,给学生介绍了“坦克”继承了普通可移动图标的属性,并具备自己独有的可喷射子弹的属性。学生在实现"坦克大战"游戏的过程中,对"继承"和"方法的重写"都有了非常直观和深刻的了解。

教学形式侧重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要求课堂避免出现教师"一言堂"现象,更加提倡学生操作练习为主,教师答疑解惑为辅。华中师范大学徐敏教授在讲授“高效课堂教学秘诀”中提出“伙伴”学习方式,即相比较于知识渊博的名师,与学习者同龄的“伙伴”陪伴学生学习,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原因即学生在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伙伴”学习过程中,更能快速的获取知识,这也给我们教师以启发,课中环节教师首先针对学生通常会犯的错误、学生课前预习中普遍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互补性分组(只需第一次课进行分组);学生进行组间竞赛、课上讨论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课上出现的错误以及本次课程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解析,最后课堂总结,以加分形式奖励表现良好的小组,让学生在平等互助的氛围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三、课后反馈

教师课后发布微课视频,可以包括教师微课和学生微课,教师将授课过程录制成微视频的方式,发布在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并对学生课后作业和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在课外表现消极的学生,教师尽早进行谈话活动,了解学生心理近况,鼓励学生坚持梦想,不忘初心,以免学生因为前期课程进度滞后,出现后期自暴自弃影响更多同学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学生课后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发布微视频,针对课程某一章节进行探讨,分享小组设计的项目成果。

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及作业成果都可转化成经验值计入最终课程成绩。

四、总结

把握课前、课中、课后环节,需要教师课前及时整理学生数据,把握学生进展;课中合理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后梳理并发布教学资源,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需要学生严格遵守考勤和作业提交机制,对于不按时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应进行及时提醒或必要的惩罚,并奖励表现良好的小组,奖励范围应该尽量扩大,让更多的同学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上好实训课,不仅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心中保持坚定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如何上好实训课

软件工程学院 许孟杰

高职院校侧重培养学生技能,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训课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也是学生从书本走向就业的过渡环节,实训课作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而广泛被高职院校所看重。然而,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和动力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学习被动、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针对学生的特点,高职教师需要面对如何有效上好实训课这一难题。以下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浅谈高职教师在实训课教学中的技巧。

一、课前引导

教师课前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往往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近况,而对于主要进行教学活动的专任教师来说,由于课余时间限制,谈话难以涉及到每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更直观全面,调查内容可包括: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对教师的建议、对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感受等,教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特性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另外,"问卷调查"也可以演变成"模拟测试"的形式,建议实训课每两周至少应该进行一次"模拟测试"。

学生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探讨问题,预习课程,完成问卷调查,目前免费且应用较为普遍的师生互动平台有微助教、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

二、课中教学

教学内容采用“兴趣教学+案例驱动”的方式,当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时,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因为做出的成果有实际意义,会更有成就感。因此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兴趣,设计更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内容,并将知识点融入到案例中,学生在做出一个个项目的同时,掌握知识点。例如,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C#编程技术基础》中涉及到面向对象一大特性“继承”时,通过简易的“坦克大战”游戏,给学生介绍了“坦克”继承了普通可移动图标的属性,并具备自己独有的可喷射子弹的属性。学生在实现"坦克大战"游戏的过程中,对"继承"和"方法的重写"都有了非常直观和深刻的了解。

教学形式侧重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要求课堂避免出现教师"一言堂"现象,更加提倡学生操作练习为主,教师答疑解惑为辅。华中师范大学徐敏教授在讲授“高效课堂教学秘诀”中提出“伙伴”学习方式,即相比较于知识渊博的名师,与学习者同龄的“伙伴”陪伴学生学习,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原因即学生在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伙伴”学习过程中,更能快速的获取知识,这也给我们教师以启发,课中环节教师首先针对学生通常会犯的错误、学生课前预习中普遍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互补性分组(只需第一次课进行分组);学生进行组间竞赛、课上讨论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课上出现的错误以及本次课程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解析,最后课堂总结,以加分形式奖励表现良好的小组,让学生在平等互助的氛围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三、课后反馈

教师课后发布微课视频,可以包括教师微课和学生微课,教师将授课过程录制成微视频的方式,发布在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并对学生课后作业和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在课外表现消极的学生,教师尽早进行谈话活动,了解学生心理近况,鼓励学生坚持梦想,不忘初心,以免学生因为前期课程进度滞后,出现后期自暴自弃影响更多同学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学生课后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发布微视频,针对课程某一章节进行探讨,分享小组设计的项目成果。

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及作业成果都可转化成经验值计入最终课程成绩。

四、总结

把握课前、课中、课后环节,需要教师课前及时整理学生数据,把握学生进展;课中合理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后梳理并发布教学资源,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需要学生严格遵守考勤和作业提交机制,对于不按时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应进行及时提醒或必要的惩罚,并奖励表现良好的小组,奖励范围应该尽量扩大,让更多的同学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上好实训课,不仅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心中保持坚定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