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
质量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质量监控 >> 质量管理 >> 正文
刘国瑞:如何把高等教育龙头做强做实
栏目:质量管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6-19 00:07:24 点击:

刘国瑞:如何把高等教育龙头做强做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指明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

当前,要把高等教育这一龙头做实做强,需要准确把握其基本意蕴,聚焦突出问题,在改革创新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龙头的意蕴

一般来讲,龙头意味着形象、作用和方向。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来看,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龙头的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标识性。教育强国,一方面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提高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另一方面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强国的演进无不伴随着世界科技中心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而以欧美为主要代表的教育强国无不居于世界高等教育领先地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高等教育的实力、水平与贡献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典型标志。

支撑性。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聚合点,在一体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人才自主培养和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关键,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与生力军的作用;在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方面发挥着基地与摇篮的作用;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面是“五路大军”中的核心力量。

牵动性。高等教育作为构成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重要因素,在影响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拉动职普融通、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作为知识、技术的生产者和师资的培养者,对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一是引导中小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注重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二是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三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等。

聚焦制约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发挥的突出问题

作为龙头的高等教育是一个整体,必须在体系上是完整、坚实的,在功能上是健全、有效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格局性变化,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踏上新征程,高等教育要真正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还有诸多需要破解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一是“双一流”建设的效率与效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以一流大学群体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体系的综合实力。如果说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那么“双一流”建设高校就是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龙头。当前,在充分肯定“双一流”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双一流”建设的效率,在遴选原则、退出机制、考评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积极调整,从而凸显“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自主培养和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高等教育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教育强国既要能够有效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也要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不但关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也事关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差距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又面临南北差距拉大的新情况。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更复杂的形势,不仅有经济活力、财政实力差距问题,还面临产业加速升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城市收缩带来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涉及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和2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市辖区的老工业基地,一些地方出现了以经济下滑、人口流失、产业转型为标志的收缩现象,对当地的高校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一些高校曾经是国家布局建设的行业特色高校,其实力下滑不但影响到教产城的协同发展,也影响到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是地方高校面临复杂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教育强国的龙头在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底盘在地方高校。当下,一些地方高校面临地方财力不足与人口收缩交织的压力。长期存在的地方财力不足问题,也使得部分地方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以及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撑,面临错失发展机遇和无力实现新突破的窘境。严峻的生存压力之下,地方高校亟待开启新的发展空间。

以“三化”为抓手大力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对标龙头定位,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当前,应以普及化、数字化和国际化为主要抓手,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水平。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方面奋力开新局。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既是新的契机也是新的挑战。推动普及化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应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着力优化高等教育供给结构。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我国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均衡发展。继续大力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着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增强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活力。三是注重发挥高等教育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牵动作用。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在高等教育数字化方面主动超前布局。有关部门应强化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既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也要在更高层次上谋划数字时代的高等教育整体转型。应通过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缩小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在数字化方面的差距,以数字化建设助推地方高校水平提升。应引导地方高校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契机,着力拓展服务社会职能、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依托数字技术发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有效支撑。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有力应对变局。面对当前逆全球化等复杂形势,高等教育应在开创文化交流新局面等方面有新担当,特别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优化地缘交流合作格局方面有新作为。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加强东北亚、中亚、南亚等周边地区的教育开放布局,重视发挥地方高校在深化区域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作用。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世界相结合,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积极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